期刊简介
本刊1975年创刊,主管单位为四川省教育厅,主办单位为川北医院。已入编多种数据库和期刊群。学报主编由学院院长康健教授兼任,副主编由学院副院长李健教授及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成军教授兼任,现任编辑部主任为李宾中教授。
往期目录
-
1999
-
2000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首页>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

- 杂志名称: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
- 主管单位:四川省教育厅
- 主办单位:川北医学院
- 国际刊号:1005-3697
- 国内刊号:51-1254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四川省优秀学报期刊收录:上海图书馆馆藏, CA 化学文摘(美), 万方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哥白尼索引(波兰), 维普收录(中)
骨间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
丁家明;佘永华;冉茂成;叶秋萍;刘剑;张良君;李春蓉
关键词:骨间后神经, 桡管, 旋后肌管
摘要:目的研究骨间后神经的起源、行程、受卡压原因,并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.方法解剖40侧成人尸体上肢,将骨间后神经分为3段(见附图):桡管段为从起点到旋后肌入口的距离,旋后肌管段为入口到出口的距离,旋后肌管后段为出旋后肌管以后的分支.观察骨间后神经的起源、行程、分支,旋后肌管入口、出口的形态和结构特点.用游标卡尺测量桡管段和旋后肌管段长度,旋后肌管入、出口的宽度.结果骨间后神经桡管段和旋后肌管段长度分别为(36.1±10.7)mm(均数±标准差,下同)和(39.7±0.89)mm.旋后肌管入口宽度为(12.4±0.29)mm,腱性结构占65%(26例),膜性结构占20%(8例),肌性结构为15%(6例).出口位于拇长展肌上缘上方(15.3±0.68)mm,宽度(12.9±0.55)mm,肌性结构占52.5%(21例),腱性结构占40%(16例),膜性结构占7.5%(3例).结论桡管和旋后肌管的解剖结构有时可导致骨间后神经受卡压,本文资料对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.
友情链接